2009/08/10

母乳寶寶血便問題探討

http://www.bhp.doh.gov.tw/breastfeeding/pdf/n2-4-2.pdf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台北兒科 黃基家醫師

母乳寶寶有些時候會出現血便的現象,造成父母的擔心。顧名思義,血便指的是大便有血;血便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從最輕微的潛血反應(大便外觀看不到任何 血液,需藉由實驗室方法才能檢驗出潛血反應),黑色便或暗紅色大便,大便外帶有鮮紅色血絲,或混雜著少量到中量的血液,到整個大便外觀都是血。
血便表示有腸胃道出血的現象,從血便的顏色會給我們一些線索知道出血的部位;大便帶有鮮紅色血液,通常指的是下消化道(肛門、直腸、大腸及小腸後段)出血;大便是暗紅色或黑色便或只有潛血反應,通常指的是上消化道(胃及小腸前段)出血。
母乳寶寶出現血便有下列幾項可能原因:
1. 肛裂或直腸裂傷:
a、 肛裂是造成血便最常見的原因,導因於大便排出後造成肛門黏膜裂傷;另外一個常見的原因是使用肛溫計量肛溫造成肛裂或直腸裂傷;二者都可以發現大便外帶有鮮紅色的血絲。
b、 處理方式:這些嬰兒通常外觀及餵食情況良好,只需給予適當的觀察即可,使用凡士林塗抹於肛門口附近黏膜,會加速傷口癒合。
2. 尿布疹:
a、 嚴重的尿布疹,會造成肛門或屁股皮膚紅紅的、破皮、流血,導致有血便的現象。
b、 處理方式:勤換尿布以保持寶寶屁股的乾燥,用溫水洗淨再用柔細紗布巾擦乾,之後晾乾5-10分鐘;塗敷上尿布疹藥膏,會幫助傷口癒合。
3. 牛奶蛋白過敏的直腸大腸炎:
a、 是一種對牛奶蛋白過敏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約2-6%的餵食配方奶粉嬰兒及0.5%的母奶餵食嬰兒;這些嬰兒通常外觀正常,有時會容易哭鬧;大便會出現黏液 便及血便,大便次數可能會增加,但是通常沒有明顯腹瀉現象;症狀出現時間平均為3-8週大,最早可於出生一週出現症狀。
b、 母乳寶寶主要是因為媽媽飲食中某些蛋白質進入母奶中導致牛奶蛋白過敏的症狀,最常被提到的食物為牛奶、蛋白及大豆的蛋白質。
c、 診斷:主要是靠臨床表現及去除過敏原後症狀改善,大部份在3-4天內改善,有時需要較久的時間。對於持續出現血便的嬰兒,可以安排大腸鏡檢查;會出現直腸 大腸炎特徵,包括塊狀紅斑及血管組織消失,切片檢查可以發現肌肉黏膜組織有嗜伊紅性白血球增生現象;另外可以用〝CAP過敏原檢驗〞測試是否出現牛奶蛋白 專一性的IgE抗體,幫忙輔助診斷牛奶蛋白過敏。
d、 處置:對於母乳寶寶出現血便時,媽媽需要限制某些食物以排除可能過敏的食物,建議採取漸進性的方式,不要停止所有可能影響的食物,一次一種食物,從最可能 的牛奶開始,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再試蛋白、大豆蛋白或其他食物。另外,可以給媽媽吃〝胰酵素(Pancrease)〞 可以分解媽媽飲食中的蛋白質,讓它不會被整個吸收及排到母乳中,比較不會誘發嬰兒的過敏性反應。
4. 媽媽乳頭皸裂:
a、 有時嬰兒以不良姿勢含乳,會傷害乳頭皮膚造成皸裂及出血,嬰兒吞食血液到腸胃道中,然後由大便排出;這對嬰兒來說並沒有什麼害處,只需觀察即可,大便通常只是出現潛血性反應或暗紅色便或黑色便。
b、 處理方式:需矯正嬰兒含乳姿勢,乳頭皸裂及出血現象會跟著改善;建議媽媽一天只有一次在洗澡時以溫水清洗乳頭即可,兩餐餵食中可以儘量讓乳頭暴露於空氣陽光中;餵完奶後留幾滴後奶塗抹於乳頭上,可以促進傷口癒合。
5. 奶水過多:
a、 這些嬰兒通常含乳姿勢不良,可能吸吮得太頻繁或太久,而太刺激乳房,使奶水量增加;因為沒有有效的吸吮,嬰兒可能吃到太多前奶,而沒有足夠的後奶,寶寶吃 到的大多是低脂肪、高乳糖奶水,會快速的由胃排空,導致所謂的“乳糖過多症";寶寶可能很愛哭、脹氣,經常要吃奶,解綠稀水便,少部分嬰兒會出現血便現 象。
b、 處理方式:矯正含奶姿勢,讓寶寶真正喝到奶水且喝到足夠的後奶(高脂肪奶);讓寶寶先喝完一邊乳房奶水,有需要再去喝另外一邊;當寶寶不再喝奶時,可以運用乳房擠壓技巧幫忙喝完第一邊;有時同一邊可以餵食兩次、甚至更多次;有時奶水太多,可以在餵奶前擠出一些前奶。
6. 感染性的腸胃炎:
a、 嬰兒會出現腹瀉現象,即大便次數變多及大便外觀較平常更稀、更水,有時會有黏液便,厲害時會出現血便,有時會合併發燒現象;造成這些現象的最可能原因是細菌性腸胃炎,常見可能菌種為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彎曲桿菌及大腸桿菌。
b、 診斷:大便細菌培養可以幫忙診斷常見的致病菌種。
c、 處理方式:可以繼續哺餵母奶;最重要的是補充適當的水分及電解質以預防及矯正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現象;三個月以下嬰兒、持續高燒或外觀看起來病態的嬰兒,需要住院、點滴滴注及使用抗生素治療。
d、 預防措施:母奶哺餵仍是最佳選擇,母乳寶寶發生腹瀉機會較低。
7. 其他:
a、 生產過程吞食媽媽的血液:多在出生後2-3天內出現暗紅色大便,有時吞食血液量多時會出現鮮紅色血便;這種現象通常會自行改善。
b、 全身性疾病併出血傾向:這些嬰兒通常合併有血小板低下或凝血機能異常,導致出血傾向及血便現象;需住院積極治療潛在性疾病,矯正出血傾向。
c、 外科性疾病:腸道旋轉不良併中腸扭轉或巨大結腸症合併大腸炎(常發生於新生兒或較小嬰兒)、梅爾氏憩室及腸套疊(較常發生於較大嬰幼兒 );通常嬰兒出現腹脹或腹痛,且合併大量血便,需請外科醫師評估及治療。
母乳寶寶出現血便,父母應如何處理?
a、 若出現下列現象,應將寶寶送到急診室。
*  嬰兒外觀看起來病態的或餵食情況變差
* 腹脹、腹痛、嘔吐、腹瀉或發燒
* 大量血便
b、 若寶寶外觀正常且餵食情況良好,沒有上述現象,也一定要儘快帶寶寶看門診和醫師討論血便的原因及治療、追蹤方式。

沒有留言: